要保证仓库作业高效、准确的运行,离不开科学的作业策略,也就是一套业务运行的规则,告诉你在各种条件下该如何执行。

出库相关策略

定位

用户订单在进入拣选单之前,需要先进行定位。订单定位顺序一般按照订单配送时效高低进行,时效高的有先定位。

遍历订单中所有数据,判断订单中商品在备货区的总可用库存、拣货区的总可用库存是否满足订单需求量:

  • 若拣货区、备货区均不满足,则进行缺货处理;
  • 若备货区满足,拣货区不满足,则判断是否有紧急补货任务存在
    • 若没有则生成紧急补货任务;
    • 若拣货区满足,则增加拣货区库位出库已分配库存,随之减少其可用库存,并生成拣货任务。

定位规则

  • 订单一般只定位良品,但如果在退供应商时允许退次品,则优先定位次品
  • 一般商品按先进先出原则确定出库批次
  • 有保质期的商品按生产日期确定

选择库位

  • 先确定库区,在确定库位
  • 优先从库存数少的库位出库,其他情况按库位号大小从小到大进行

拣货

  • 任务领取,有未完成拣货任务时,不允许领取其他任务
  • 配送时效性高的任务优先领取
  • 每个拣货员会配置拣货任务类型(普通客单拣货任务、退供应商拣货任务、调拨内配拣货任务等)
  • 单件商品拣货任务与多件商品拣货任务不允许同时领取
  • 拣货路线,一般为U型路线原则,即不走回头路,一次性完成拣货任务

入库相关策略

选择库区

  • 首先,SKU、商品分类会配置其合适的拣选区、备货区,选择库区时,优先读取SKU的配置。
  • 如果拣选区现有库存+待上架数量-待下架数量 ≤ 拣选区库存上限:
    • 当商品总体积≤隔板最大承载体积时,则上架库区为该商品的立仓拣选区(有隔板货架的)
    • 当商品总体积>隔板最大承载体积时,则上架库区为该商品的平仓拣选区(即地堆区)
  • 如果拣选区现有库存+待上架数量-待下架数量 > 拣选区库存上限:
    • 当隔板最大承载体积<商品总体积≤ 拣选区最大承载体积时,则上架库区为该商品的平仓拣选区(即地堆区)
    • 当商品总体积≥拣选区最大承载体积时,则上架库区为该商品的备货区

选择库位

  • 正品、残次品分开上架;
  • 若正品上架到备货区,则上架数量只能为箱规整数倍
  • 若系统有推荐上架库区,则只能上架到推荐上架去
  • 若为补货上架,则只能上架到拣选区
  • 不同货主的相同编码商品,不允许放在同一库位上
  • 若启用批次管理,则库位上不允许上架不同批次的商品

补货相关策略

选择库位

  1. 当拣货任务需求数量<拣货区最大库存量,则拣货任务需求数量≤可补货数量≤最大库存量

是否有库位库存可用数量符合可补货数量区间

  • 若有,则选择库存量最大的备货区库位进行补货
  • 若没有,则判断是否有库位库存可用数量>拣货区最大库存量
    • 若有,则选择库存最少的备货区库位进行补货
    • 若没有,则按库存量从大到小选择库位进行补货,直至符合拣货任务需求量。
  1. 如拣货任务需求数量 ≥ 拣货区最大库存量,则补货数量为需求量
  • 若有库位库存可用数量满足需求量,则直接从该库位补货
  • 若没有库存库存可用数量满足需求量,则从大到小选择库位进行补货,直至满足需求量